本曲完成於1774年4月6日,地點是薩爾茲堡,當時莫札特才19歲。後世音樂家的研究認為,莫札特交響曲的發展,取決於義大利和日耳曼兩個互相衝突的影響。
義大利的風格偏重抒情,有強烈的優雅傾向,而且曲風相當華麗,像古典樂三大安魂曲中,號稱最華麗的一首《安魂曲》就是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寫的。
隨著莫札特的四處旅行,他的作品似乎也反映了當地的品味。而到了1773-1774年,由於和『交響曲之父』海頓接觸的這個重要契機,讓莫札特逐漸進入穩定的成熟期。
在這段時間裡,他寫了第22到第30號共九首交響曲,其中五首具備著義大利序曲式的風格,另外四首則是維也納風格的四樂章交響曲,本曲就是維也納風的四首之一。
本曲脫離了當時社交娛樂要素強烈的義大利風格,透過這首氣度恢弘的光明大作,彷彿可從它的表現看到一絲日後樂曲發展的軌跡一般。在莫札特10多歲所寫的交響曲當中,最受後世歡迎的就是第25號和這首29號了。